“海陆空”连接世界,如今的济南通达四海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资料图】
小清河首次全线试航获得成功、齐州黄河大桥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济郑高铁山东段正线铺轨全面贯通、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近期,济南交通网络建设不断迎来“大事记”。尤其是,小清河全线空载试航船抵达济南港,让九百年历史的古河道华丽转身,为济南打通了“出海”新通道。
7月3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济南召开。作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山东已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省会济南在此过程中走在前、作表率——2022年,济南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实施交通重点项目161个,完成投资667亿元,同比增长16%,投资完成额全省领先,济南“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优势更加突显。
如今,“海陆空”全面发力的济南更加顺畅地连接世界、通达四海,各类发展要素在立体交通网络中加速流通、不断汇集,为扬帆出海的“济南号”鼓足风帆,积蓄澎湃的发展推动力。
出海,济南连接世界
7月4日傍晚,一串汽笛声划破长空,引得在济南港岸边等待许久的人们翘首张望。不久后,“鲁清001”号试航船在夕阳掩映下缓缓驶入港口。
断航26年后,小清河终于再次迎来航船。掘于南宋初年的小清河发源于济南,曾经为这座城市带来繁华商贸。如今,这条河流正重现往日风采,为进出济南的货物提供“出海口”,让济南这座内陆城市成为“沿海城市”。
小清河“通海”为济南带来的便利非常直观——根据相关测算,水运的能耗仅为公路的六分之一,铁路的三分之一;水运的综合成本约为铁路的50%、公路的40%。这就意味着,由济南港沿小清河“出海”的货物将大大节约运输成本,这对本地企业发展无疑是一利好消息。
将目光从小清河投向北边的黄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让济南从“大明湖时代”一跃进入“黄河时代”。一道道穿黄桥隧随之开工、建设、通车,沟通大河南北,让天堑变通途。
7月1日,齐州黄河大桥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大河之上将再添一桥。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33公顷,线路全长5.23公里,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组合梁、设计“水滴”造型,长1260米、宽44.5米,双向8车道规模、同层布置慢行车道,是目前全国最大跨径的黄河大桥。
齐州黄河大桥不仅是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工程,还对于纵深推进济德一体化、济齐同城化发展,以及深化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现场,项目建设同样如火如荼。这一工程按照2035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万吨目标设计,集空港、高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于一体,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航空综合交通枢纽。
如今,510趟高铁让济南直达全国326个城市,济郑高铁的加速建设更让济南的“米”字型高铁网越“写”越清晰;“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路网加快形成,沟通城市内外;2022年,济南国际机场累计执飞180条航线,通航国内外107个城市,二期改扩建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4F级机场;试航顺利后,小清河正式通航已是指日可待。
流通,济南加速奋进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交通网络如同经济脉络。人享其行、物畅其流都离不开高效通畅的交通网络。
单从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城市经济体量中就占有一席之地。
2022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67.5亿元,同比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2023年一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54.25亿元,同比增长4.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道路运输业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重为46.05%,其次为航空运输业占比17.03%、铁路运输业占比11.57%。
随着更多交通通道建成通行,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也将更上一层楼。
通达的交通网络为物流产业提供了先天发展优势。
2022年,全市国家5A级物流企业19家,领先于全国同类城市;规上物流企业316家、营业收入达883.5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速2.1个百分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一期、中通山东结算中心等10个项目已竣工,济南加州通达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山东怡亚通供应链产业园一期、山东高速临空综合保税物流园等25个项目陆续开工。物流业招商引资连续4年超过100亿元,美国安博、新加坡普洛斯等国际知名企业以及京东、菜鸟、中通等行业标杆企业先后落地济南。
中欧班列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纽带,是我市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平台。今年前5个月,济南中欧班列(齐鲁号)开行418列,发运34264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07%。济南中欧班列自2017年8月4日开行以来,服务进出口外贸企业3000余家,为济南市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济南十大发展优势之一,为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和流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为发展注入更强的活力、为城市增添更加奋进的动能。
开放,济南敞开胸怀
交通网络是“硬件条件”,沟通世界还需要开放的胸怀。
开放包容的“基因”,济南自古有之,这座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主动自开商埠的内陆城市。
济南通衢南北,横贯东西,北连京津冀经济圈,南接长三角城市群,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中原经济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和外向经济潜力巨大。
2022年,济南优化招商引资考核体系,进一步增强招商合力,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1.4亿美元,增长18%。引进落地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上药控股山东总部、华润雪花啤酒等一批产业项目,新招引洛可可、福特电马、蔚来NIO House等商业品牌首店55家。
同时,对外贸易取得突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08.9亿元,增长13.9%,新增有进出口权企业2600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656家。新开通济南—墨西哥城、济南—东京、济南—特拉维夫货运航线,董家—黄岛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中欧班列总线路达13条,直接连通20个国家47个城市。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累计推出650余项改革创新措施,形成265个创新案例和成果,累计新设企业4.7万余家。
对外开放的脚步没有完成时。今年,济南提出,持续完善提升大开放体系。增强国际陆港枢纽功能,推进“齐鲁号”欧亚班列(济南)集结中心建设,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突破800列。加快推进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年内客货吞吐量达到1300万人次、14.4万吨。健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政策共享、协同开放机制,加强综保区与起步区联动创新。
连接世界、沟通世界、拥抱世界,一条条交通通道拉近了济南与世界的距离,也为城市发展拓展了空间。乘风破浪的“济南号”正拉响汽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加速前行。(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记者卢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