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在制衣小镇中,我们找到了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另一个原因

发布时间:2023-07-28 18:57:48 来源:创作者_SW0K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摘要


(资料图片)

当工人不再仅仅是一枚机械螺丝钉时,社会创造力就会慢慢提升。当一个工人的工作和家庭都能被兼顾时,意味着社会实现了真正的进步。而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变得越来越丰满立体时,整个社会就是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在迈进。

★本文作者:

陕红宇 天人山水政策研究部‍‍

本文为IPP“乡村振兴与县域发展”研究团队专题调研文章之三。原文题为《居民楼里的小作坊》

正文

一间破旧的小屋,门前挂满各种衣服,里面只有一点点个人移动空间,剩下的都是货物,红的、粉的、绿的各种衣服都堆在一起。站在门口的店员,不到半小时便换一身新衣出来。她们平日除了要清理货物之外,也要当好店铺模特这一角色。行人路过,总要回头望几眼,貌似她们手中紧握着乡镇潮流密码。跟着她们买,终究不会出差错。

这样的档口在制衣小镇上数不胜数,但它们的数量还是没法超过隐藏在居民楼里的那一户户家庭作坊。这类作坊规模大的一点的便注册成中小型制衣公司,规模小的一点都不需要扯营业执照,一家挨一家,密密麻麻排列着。

走进这样的街道,你都会愣住几秒,要在大脑里搜寻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它,这里既没有工业园区的规整,也没有居民区的纯粹,粗大工业管、街边卖菜摊、贴好倒“福”字的工厂大门、还有穿睡衣拖鞋出来上班的工人,周边的一切元素是那么的混搭不相符,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它们混合成的气息中蕴藏着一股强大生命力。

广州海珠区康乐村的制衣工厂 图:网络 (图文无关)

我们随机走进了一家由居民楼“改装”成制衣公司的企业。这栋楼有两层,大概400平方左右。一层的一间房用作办公室要来招待客户,另一间房则是成衣车间,做好包装直接开车运走。二层是主要的生产车间,一个片区主要做裁片,一个片区做车缝,一个片区打印洗水标和其它相关物料,还留一个小片区做质量检查,二楼做好衣服后再拉去一楼做包装。二楼这些小片区中车缝部分需要的人工最多。它们仿照中学教室里的课桌摆放样式,给每个工人面前摆放一台缝纫机,他们需要手脚并用一直听着机器哒哒哒的声音来做工,每完成一件衣服便有几块钱打入账户,他们多是计件收入,来这里做工的很多是家庭妇女,男性较少。

老板带我们参观完之后,便讲起了他的经营哲学。他认为这种由居民楼改造成的企业有一定的存在必要性,最核心的要素是这里成本非常低,而且能够适当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他算了算工业园区的费用,至少包括三大项:厂房租赁、公摊水电、额外园区管理费用,而如果用自家住宅改造,这些可以通通省掉。

更为关键的是,园区的厂房动不动一出租都是1000平方米以上,自己这种小企业根本用不着也没必要进去,租多隔壁邻居的一栋楼管够用,如果遇上订单萎缩,又该去哪里找这些昂贵的厂房租金呢?所以,他始终认为“合适”最重要,只要利润和场地、人工费用、周边配套、物料成本相配套,那么企业就能存活下去,等生存的较好,再进一步考虑如何扩大地盘等问题。

老板对自己的事业生活很满意。从家里走几步路就到工厂,出了工厂大门走5分钟就是菜市场,骑电动车10多分钟就可以把小孩送到学校。平日不忙就到周边街上找邻居坐坐,问问张家是否进回了新面料,看看李家是否有新印花,有时打个歪心思,坐在马路对面抽支烟瞅瞅竞争对手在搞啥。若这些都无聊,就去旁边的小公园喝壶茶吹吹水打打牌,反正一天天的日子就这么过。自己牵挂着的老婆、孩子、事业,都能照顾得到,幸福感就很高。若稍微有点难过,那就是订单被抢走或整体市场订单下滑利润变薄时,那时就只能少吃一点肉多喝点粥来过日子,但家里有存款也难不到哪里去。

老板又继续讲起了他的工人们。他们都住在周边,和自己的生活也差不太多,唯一的不同是自己赚多点而工人少赚点,但都属于灵活上班人群,都能同时兼顾好家庭和事业。有时工人们也会羡慕那群进厂的同行,每到月底开始比拼工资时便会掀起一阵揶揄风,但每次要求他们进正规工厂时,他们总是摆摆手礼貌回绝,习惯了想见媳妇就能见到,想吃啥出门就到,想请假一个电话就能搞定的生活,少赚一点钱不算什么。到手的钱是少了点,但换回了家庭完整和生活便利,这笔买卖还是划得来。

制衣工人正在劳动 图源:新华社(图文无关)‍

听到此突然解开了心中一直存在的困惑:为什么过去中国制造业的人工成本会那么低,而现在却一直在上涨?多数时候我们都会不假思索把答案锁定在“人口红利”这一核心概念上,给出的解释是:过去中国人口众多,所以在市场需求一定的前提下,劳动力供大于求,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就会很低,但现在总体劳动人数下降,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所以劳动力成本会上升,传统服装制造业会纷纷向越南等地转移。这是从经济学视角给出的解答,但或许还可从上述案例中找到新答案做补充。

进入传统行业劳动力总人数减少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刚性因素之一,但现阶段普通劳动力对全方位幸福感要求的提升也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隐形要素之一。

具体而言,在过去的劳动力市场中,工人进工厂是求生存的逻辑,自己一家老小几口人的饭碗都在这一份工里,所以他们只能牺牲掉所有的一切来换取这份口粮。但现阶段不同,工厂越建越多,同行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并不愁找不到工作,只是要做相对而言性价比更高的工人,而且要能同时兼顾好事业和家庭。

他们对工作的定位再也不仅仅是糊口,还会参杂更多情感诉求在内。对于工人自己而言,要保证合适的休息时间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能没白天没黑夜的苦干,对于工厂而言,要完成一定订单总量但没办法强制拉长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只能靠加工资来让工人多干活。

其次,工人再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流水线干活机器,他们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和亲戚朋友聚会相处,而这方面开销的加大,也势必会传导到工资板块;

最后,工人也会更加注重家庭完整性,过去只是孤身一人在外地打工,现在妻儿老小都要一起生活,这意味着工厂招工需要解决的是家庭问题而非单纯的个体问题,这势必会提升生产成本。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工人工资上涨不仅仅是劳动力缺乏,背后也有其它因素在影响,但后续影响因素都是建立在劳动力缺乏的基础之上才成立。

当这些工人不再仅仅是一颗机械螺丝钉时,那么社会的创造力就会慢慢提升。当一个工人的工作和家庭都能兼顾到时,那便意味着社会实现了真正的进步,而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变得越来越丰满立体时,那么整个社会就是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在迈进。

图源:新华社

IPP-Review

编辑 | 周浩锴‍‍‍‍‍‍‍‍‍‍‍‍‍‍‍‍‍‍‍‍

产业转移,企业为何要选择“跳”出去?

读懂了中国的县域,才能真正地读懂中国深圳跑远了,广州怎么追?

上一篇:财政部: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77999亿元

下一篇:最后一页